動畫寄生獸評價封面

 

作為血腥暗黑系列的愛好者,看過了人類三大天敵之中的巨人及喰種之後,終於抵達最後一站──《寄生獸》。作為天敵系列作品,第一集不意外地就丟了好幾條人命,可以說是發便當發地毫不手軟,正合我胃口!
 

Parasyte《寄生獸》 OST-It's the right time.

 

 

#《寄生獸》劇情

 

寄生獸,講述某日天空降落的無數胞子尋找宿主及其後的故事。這些寄生獸若是能順利寄生於人類的大腦,便可取代該名宿主的原大腦,控制其軀體。但也有部分寄生獸未能順利寄生於人類,或有寄身於其他身體部位者,如寄宿於主角泉新一右手的小右/Migi/米奇。

 


 

#人類三大天敵間的比較

 

《進擊的巨人》OST-Red Swan

 

比起《進擊的巨人》(以下簡稱《巨》),《寄生獸》(以下簡稱《寄》)跟《東京喰種》(以下簡稱《喰》)主角們的心態似乎比較相近。介於人類及寄生獸間的新一及介於人類與喰種間的金木始終對「自己是否還是人類」這個問題存疑。在這種一半一半的設定下,它們可以是橋梁,但同時也是被雙方都排擠的存在。而《巨》的艾倫則是始終有著好友及調查團作為歸宿,或者說他也曾經懷疑過,但這種疑惑卻不屬於故事的核心。

 

《東京喰種》OST-Unravel​​​​​​​

 

隨著《巨》劇情的推演,巨人多半是兵器般的存在,以巨人的力量為該國政治做服務。而《喰》想講述的則是喰種與人類間的立場問題,透過由人類變為喰種的男主內心的掙扎為開頭,再配上「安定區/古董」咖啡廳的眾人與人類間的矛盾。如果,人類自詡為正義的一方,那《喰》便是以反派角度所呈現的,不同於以往的故事。

 

最後,《寄》想說的故事就更大了。透過寄生獸寄生至人類大腦並對人類進行屠殺,反映的是人類對地球上其他物種的殘忍。而《寄生獸》的標題名更是一語雙關,說的是寄宿於人類的寄生獸,同時也指著寄宿於地球上的寄生獸──人類。

 


 

以下暴雷,請注意!

 

 


 

#靈魂人物──米奇、田宮良子

 

小右/Migi/米奇

 

動畫中,男主新一多次表達過自身意圖,希望擁有人類大腦與部分寄生獸能力的自己能夠拯救人類,使其不再受寄生獸威脅。然而,小右/Migi/米奇卻不這麼想。

 

 

米奇認為,自人類誕生後,為了食物、藥材或精品服飾等各種理由,殺害過地球上無數物種,甚至直接導致其絕種。而當角色立場互換之時,人類卻大言不慚地反指寄生獸是反派大魔王,並視殲滅寄生獸為正義。即便寄生獸本身不具有感情,對於同類被殺不會有情感波動。但就其立場而言,協助人類殲滅自己同族可說是百害而無一利,此舉不僅是將自身置於與寄生獸的戰場中央,在事成之後更可能遭到人類過河拆橋,直接導致自身及宿主新一的危險。

 

作者設計米奇這個角色,理性且與人類直接無利害關係,並多次透過米奇及新一兩人的對話引導出本作想帶給觀眾的反思。而這些對於人類的批判,若是從某個人類角色的口中道出,又不免令人感受到該名角色的自命清高。

 

田宮良子

 

劇情的另一個靈魂人物則是具有極高思考能力的寄生獸──田宮涼子。動畫中,她是主角新一碰到的首隻融入人類社會的寄生獸。初期,作者透過田宮良子之口,數次強調了人類在地球上的所作所為,並且道出寄生獸誕生的目的。

 

在劇情進入中後段時,同樣由田宮良子帶出故事的轉折,包含與其合作之組織的內亂及田宮良子對自己懷胎十月所生下的孩子所展現的母愛。種種跡象,一再展現寄生獸與人類的相似之處,也引出本作的核心──人類才是地球的寄生獸。

 

#寄生獸結局
 

Parasyte OST-Next to you

 

 

作為收尾的最後兩集,寄生獸試圖將整部動畫想表達的反思都塞進主角新一的人物獨白中。第23集光是決定是否動手給後藤最後一擊的思索,就從人類給地球帶來的傷害,想到人類與其他物種生命的分量是否相等,再到人類的惻隱之心,呼應故事初期新一為人類與寄生獸定奪的差異。最後,新一告訴米奇他不願意動手殺害後藤,畢竟其他物種的生命不應該由人類決定。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錯!!!

 

結果他回頭掉了眼淚,說了兩句對不起還是下刀了!

 

我能夠理解動畫有著崇高的理想,而這種意圖從動畫各話的標題就能看出來(根據維基百科,寄生獸動畫每一話的標題都是選自各國名著。)。然而,這一段糾結複雜的心態在比例上實在拿捏得讓我有點覺得拖戲。何況新一還是下刀了,不免又讓我覺得那一段拉鋸沒有意義,反而像是為了說教而說教。

 

除此之外,《寄生獸》的結局還算完美,在故事前中段有埋伏筆的地方都有做到不錯的收尾。如曾逃跑的逃犯在完結篇再次登場,道出人類自相殘殺的情況日益嚴重,也延伸出世界不再需要寄生獸的結果,為故事的收尾畫上不錯的句點。

 

 

文章標籤

筑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雖然2020年已有Netflix熱度破表的《誰是被害者》,後有《做工的人》緊追在後,但還是擋不住我對2019年神劇《想見你》(以下簡稱《想》)的一刷再刷。回想去年第一次看劇,隨著劇情一集集的推進,我也把整個觀劇重心放在了男女主角黃雨萱李子維穿越時空的虐戀。那些時間順序和兩人總是錯過的遺憾,到最後大結局竟是被提早洩漏,以及因此誕生的彩蛋。(推薦閱讀:【誰是被害者評價】2020台劇推薦,活下去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其實在《想》未開播時,所有的預告和片花都讓我以為這單純是一部回到過去的故事。可能是這對情侶某一方,為了改變分手或失去對方的遺憾,而穿越過去改變未來的故事。如此雞肋且千篇一律的想像,也難怪我只是看劇的而不是寫劇的。

 


 

#《想見你》劇情

第一集

 

以伍佰《Last Dance》開頭,伴隨著那些黃雨萱和王銓勝的回憶,用夢中夢的方式具體呈現被留下的人心中的感受──猶如被大鎖所在了家中。畢竟相對於死後的世界,這個活生生的世界是我們已然熟悉的地方,可離開的人卻像是獨自前往探索新的領域,並給仍活著的一方鎖上了桎梏。

 

由於劇情初期仍需要角色及背景故事的設定,《想》以辦公室同事的角色描述了旁觀者對被留下的女主黃雨萱的近態更新。可愛的是,編劇安排了寵物丟失的橋段,卻再再讓女主角將走失的寵物和過世的男主重疊。譬如與曾之喬飾演的寵物溝通師Sunny老師對話時,那句「我對他不好,我會兇他,我還經常罵他,有時候我還會動手打他...」。或者是安慰走失寵物的同事時,那段「是很難過拉。但是至少以後你回想起來,心裡難過的會是他離開你了,而不是難過自己當初為什麼那麼輕易就丟下他!」

 

女主從看到生活中每個景色都陷入回憶,到主動去翻閱過往的影片相片紀錄。她說,想找到任何一點男主不那麼愛自己的證明。如果真的,男主曾經有想過要離開自己,那自己在他離開後選擇遺忘,似乎也才能被饒恕。可最後,卻直接找到朋友確定了男主曾想向自己求婚的事實。當戒指盒從椅背下方被翻出,加上背景音樂《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的加成,我的雞皮疙瘩掉了滿地,就像是剛經歷過ASMR的感覺。(推薦你:【ASMR是什麼1】13種ASMR觸發音,總有一種能讓你感受到大腦被按摩的酥爽)

 

第二集
 

第二集開頭便重現了那場雨萱錯過的求婚,如果自己曾經真的接受過那個請求,現在會不會好過一點呢?

 

在首集中,雨萱透過自家公司開發的APP找到了一張自己從未有過印象的合照。三人合照的照片上,清晰地可以看出一名與自己長得十分相像的女子,以及一位與王銓勝幾乎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男人。然而,第三個在合照中出現的人,雨萱卻是一點記憶都沒有。難道,他並不是真的喜歡自己嗎?如果自己只是一個替代品,是不是就可以不再後悔自己曾經很輕易說過分手?

 

另一邊,和雨萱擁有同一張臉陳韻如錯過了校車,乘上莫俊傑的機車。第一次看時,我並沒有特別注意這段,畢竟重心都放在了男女主身上。但這次,看到莫莫害怕韻如不習慣機車,貼心地特別放慢了速度。迫於時間而加速時,韻如不自覺地搭上了他的肩,莫莫的笑容也隨之展開,儼然呈現的是小鹿亂撞、兩小無猜的戲碼。

 

隨著莫莫的登場,他的故事也浮出水面。從小戴著助聽器的他,在小學時就必須承受許多異樣的眼光。只有李子維,對他一視同仁,連帶地將莫莫也融入了其他孩子們的團體裡。可莫莫單向地揭露自己的秘密並沒有獲得韻如的芳心,只獲得了好朋友這個身分的肯定。而晚上巧遇因父母吵架而奪門而出的韻如的子維用自己即將出國的秘密讓韻如說出自己傷心落淚的理由。雙向的傾聽、自我揭露以及兩人在家庭中角色的雷同都讓韻如感受到心動。在韻如生日的那天,她鼓起勇氣對子維告的白遭拒,家中的一片狼藉也再次引發她的恐慌,彷彿真的成為了那個被丟下的人。她倉皇地奪門而出,卻發生車禍...

 

此時,2019年的雨萱收到了不具名人士寄來的隨身聽,她戴上了耳機,閉上雙眼,聽著那首伍佰的《Last Dance》...

 

故事到了這裡,正式開啟了穿越的階段,也就不繼續劇透了。

 


 

#經典台詞

 

你會那麼想要從這個世界消失,不是因為妳對這個世界太過失望,是因為妳對這個世界有太多期望。

 

這大概是本劇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對於意志消沉的人來說,確實只看到這世界滿滿的失望。但,沒有期望又何來失望?如果只看到失望,卻沒看到自己對未來、對世界的期望,或許根本沒有停止失望的一天。

 

尤其是當雨萱對著鏡子裡的自己講給韻如聽時,十足姊姊的氣勢。雖然以年齡來說,27歲心智的雨萱對17歲的韻如說教還算有理。可以年代來說,這時候的雨萱可是個超級小屁孩呀!

 

如果說《誰是被害者》許瑋甯和林心如在監獄中會面是該劇最經典的對談,那麼《想見你》最經典的畫面或許就是柯佳嬿一人分飾二角的爭辯。當韻如在高樓邊哭喊著自己的委屈時,雨萱試圖想要安慰,卻說出了韻如最不想聽的話──再努力一點。可是對她來說,她已經好努力好努力了,究竟要努力到哪裡,才是頭呢?

 

沒有說出口的願望,不會比較容易實現,而是這願望,就算沒實現,你也不會因此而失望。

 

每年生日願望總有那麼一個是不敢說出口,也不願意說出口的。大概是怕沒實現了很丟人,也怕說出來很尷尬。其實我覺得說不說出口與失望不失望沒多大關係,但至少沒說出口的失望還能掩飾,若是眾所皆知就覆水難收了。

 

如果我能回到過去,我不會去找我自己。我會去找你,並當面告訴你,我就是你未來唯一可以喜歡,也是唯一可以愛的人。

 

有點霸道,但是又很多甜膩。其實網路上也有許多精選臺詞的頁面,作為一個以感情為主線的劇,原本也應該選下更多情話留念,但整部劇卻是只有這句話真的很打動我。雖然這句話搭配的,是男主在頂樓偷看女孩跑步的色胚臉。

 

話說這句話要是被路人說出口,大概還是會被當成騷擾吧!

 

其實大人也沒特別了不起,他們只是比較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他們知道自己心裡什麼是最重要的,所以可以放下那些不重要的自尊心。

 

雖然不在主要劇情上,但這句話也讓男主角子維對女主雨萱改觀了不少。尤其是那個盯著人家看的小眼神,絕對是犬系男友一枚!

 


 

#想見你OST


 

除了八三夭《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外,孫盛希的《Someday or one Day》也是我很喜歡的OST。前奏單純的吉他及溫暖的人聲,一聽到這首歌腦袋裡就浮現《想》中所有甜膩的鏡頭。

 

 

如果說希希的《Someday or one Day》會在腦中浮現《想》中各式各樣甜膩的鏡頭,那麼聽Yellow的《一天》會浮現的就只有彩蛋雨萱捧著蛋糕的一幕。從第1集到第13集都是子維在幫雨萱慶生,在最後的最後,終於是子維得到雨萱的生日快樂了!

 


 

#《想見你》觀後討論

 

對受憂鬱所苦之人的措辭

 

誠如劇中韻如所言,她已經好努力而且努力好久了,但雨萱卻要求她要再努力一點。其實不僅僅是雨萱,現實中的我們也時常在安慰人時說出這些自以為是的話語。那些深受憂鬱所苦的人,絕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

 

而要如何安慰受憂鬱症所苦之人,一直以來都被討論著。應該給予正向的力量?或是給點鼓勵?是不是應該避開所有與疾病相關的話題?

 

首先,一般常見的鼓勵、正向思考甚至是責備的話語絕對是大忌。另外,傾聽他們喪志的言論,不恣意反駁或打斷。展現傾聽及關心,像和煦的春風,溫暖卻不打擾,僅僅是陪伴在身邊。

 

文章標籤

筑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網路上對《誰是被害者》(以下簡稱《誰》)的一片好評,Netflix的原創影集也逐漸被看見。或者說,其實大家早就看見了,只是我有點緩慢吧!在看完《誰》後,就想再看看類似暗黑系列的題材。同屬於短片,也一樣走灰暗題材,《絕夜逢生》(以下簡稱《夜》)在第一集就非常抓人眼球。(推薦你:【誰是被害者評價】2020台劇推薦,活下去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劇情簡介
 

 

故事從女主角Sylvie開始,在經歷過男友的離去後,她預計獨自踏上原本應該兩人一起的旅程。在登機時,基於與地勤的的對話及諒解,她獲得了免費升級頭等艙的機位。對她而言,這本來就不是一趟愉快的旅行,但也或多或少得到了一點安慰,於是她給了地勤小姐一個勉強的苦笑,卻沒想到接下來,她可是再也笑不出來了。

 

#故事架構

 

本劇在故事的開頭便點出了故事的主軸,這架飛機必須一直飛向黑夜,藉著對話,透過女主角的口說出劇名"Into the night"。劇情沒有過多地探索末日的成因,反而著重於呈現角色們各自的故事、面對壓力的反應及彼此間的爭鬥。

 

角色故事

 

《夜》一共六集,每集皆以劇中主要角色命名,並敘述其於登機前的故事線,而這些故事也恰好能作為主軸故事的鋪墊或伏筆。此外,本劇畢竟以末日劫機生存為主線,對角色設定的敘述較為欠缺,而每集的角色前情提要也方便讓幾位主要角色的人物性格更加立體。當然,並不是機上每位角色都獲得了前情提要的時間,對於其空白的人生,就只能期待第二季的到來。

 

雖然Netflix尚未有官方訊息傳出,但根據Netflix其他歐洲影集的經驗,每部劇集的更新都至少要等兩季以上,更有網站(The Cinemaholic)預測第二季將會於2022年登場。

 

壓力反應

 

man in gray dress shirt


 

與一群陌生人待在狹小的密閉空間肯定有些尷尬,更何況《夜》中,飛機還得和太陽比速度,永遠隱身在黑夜裡。但人的生存,水和食物是絕對少不了,飛機也需要燃油。也因此,他們必須在每一趟飛行算出燃油足夠的里程,再於每一個補給點爭取時間獲得水和食物等生存資源,並且登機飛往下一個航站。

 

在時間及精神的雙重壓力之下,所有微乎其微的小事都能被放大檢視,更何況飛機上的乘客間彼此還有著各式各樣的問題,諸如語言隔閡、種族認同、道德、信仰或疾病,種種的因素導致了一系列爭執/爭鬥。

 

爭執/爭鬥

從一開始強迫飛機起飛,到親眼見證,最後說服全機的人都相信末日的到來,一系列的爭執已經不斷發生,但這卻只是個開端。當全機的人都確信末日之說後,應該先去救援自己的至親,還是繼續往黑夜行進求生?決定前進方向後,又面臨了下一個停泊的機場的選擇。

 

短短六集的故事,為了求生,機上的人們開始不間斷地面對了一道又一道的選擇題。從選項的爭執,到選擇方式的爭執,最後甚至連人命都只在一念之間。一切看似荒唐,但這就是末日片的常見手法,藉著角色的爭論帶出各種引人深思的議題。而在《夜》中,編劇則特別專注於挑起角色們的紛爭。如同花絮Jason George所言,透過角色的各種爭鬥也帶出本劇想討論的議題──在面對性命攸關的情況時,人們究竟是會團結一心地解決問題,抑或是分崩離析。

 

當然,如果你不想在思考,只期待好好放鬆地看一齣好劇,那這部刺激緊湊的影集也會是你的不二選擇。

 

#原著


 


以下可能爆續集(S2以後)的雷


 

本劇其實是基於原著《The Old Axolotl》而來,雖然尚未看過原著,但網路上對於原著小說的註解卻是令人眼前為之一亮。

 

這本由Jacek Dukaj所寫的小說將故事的時間設定在未來。同樣是不明原因的末日來臨,生物體都被殺死,但電腦、網路等電子設備卻奇蹟似地未被破壞。少數存活的人類用其生命最後的時間將思想、意識、人格等數據化,複製在電子儀器中。這些人彷彿脫離了肉體,將精神保存在資訊世界,活了下來。這樣的設定不禁讓我想起動畫《刀劍神域》中的茅場晶彥。同樣是數據化自己的精神,而這樣的存活到底是不是一個「人」呢?

 

#結語

 

雖然《夜》在IMDb的評價以7.2分略輸於《誰》的7.4分。但在評分人數上,截至2020年5月20日,《夜》已有11624次評價,而《誰》卻僅有431個評價。也因此,個人認為《誰》在IMDb上的評分還需要時間鑑定。

 

說實在的,單純就本季而言,《夜》並不算是一部人生必看或今年必看的作品。短短六集的時間,不足以完整劇情又交代災難成因,所以編劇導演很聰明的避開了末日的說明,只單純的在營造各種紛爭,著重於其想呈現的議題。但這樣的策略也使本劇主線劇情缺乏完整的故事,雖然角色本身的故事、緊湊的劇情也足夠滿足六集的時間,但作為觀眾,總想探究故事的前因後果嘛!

 

整體而言,如果剛好有一個悠閒午後,不想看甜膩的愛情劇,想來點新鮮的暗黑系列,《夜》會是一個好選擇。不管是第一集開門見山地點題,或是每集結尾的斷點伏筆,都會讓人忍不住一集集的看下去。


 

文章標籤

筑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iia藍芽耳機

在疫情爆發後,耳機線和口罩掛耳打架的問題始終困擾著我,也因此讓我萌生想買藍芽耳機的念頭。但是買太便宜的怕音質太糟,買太貴又怕萬一搞丟一只得一次換一副。大概是搜索的太頻繁,連Facebook廣告都直接幫我做推薦了。

 

坦白說在此之前我並不認識imiia這個廠牌,下手單純覺得臺灣Bar名氣這麼響亮,他們應該不至於為了聯名砸自己招牌。幸好臺灣吧也真的爭氣,幫我選了個好耳機。而且比起一般藍牙耳機強調科技感的設計,臺灣吧聯名耳機艙上的SHAO和BEERU實在很可愛,估計在路上或朋友間也不大會撞!


#剁手紀錄

這款耳機原價是$1850,但臺灣吧官方商城預購價折了200且免運。但其實我還是錯過了第一波他們在"嘖嘖"上的募資價$1200。以目前來說,同屬imiia無線藍芽耳機(未聯名)也只要$1380,也滿吸引人的。

 

點我購買imiiax臺灣吧聯名耳機

 

點我購買imiia BT-301 TWS 真無線藍牙耳機(紅、黑兩色)

 

至於喜歡可愛風,又對臺灣吧不熟的朋友們倒是可以參考:

 

點我購買馬卡龍色系藍芽耳機(白、黑、莓果紅、薄荷綠4色可選)

 

在5月14號才了訂單,想說官網上說"5月30號起陸續出貨",也就沒太上心。奇怪的是,5月15號我卻收到來自"臺灣吧商城"的一封電子郵件稱已出貨。那時,還以為大概只是確認訂單的通知,沒想到就在5月18號就收到貨了。

 

#好評追加預購

[2020.08.29]目前看到臺灣吧系列耳機重新出擊,一樣是1650免運的優惠價格,還多出另外4個角色的版本,實在讓人想再剁手一次!


#開箱 SHAO

 

外層用印有BEERU大頭的塑膠袋包著,內用氣泡紙裹著耳機盒及發票。我迫不及待地拆了包裝,盒子內裝著耳機充電艙、使用說明書、充電線、和幾個不同大小的耳塞,與一般耳機的包裝和內容物別無二致。

 

耳機艙的質感不錯,不是廉價的亮面塑膠,而是霧面且不會留下指紋的殼。開闔的部分,耳機艙開口處及收納耳機的艙位都有磁吸,且耳機艙位置並無左右之分,不須擔心放的位置是否正確。闔上耳機艙時,也不用找扣環或關的喀喀作響。如此一來,至少不用擔心去圖書館或閱覽室收納時的尷尬。

 

耳機本體很輕,但是不會有快鬆脫的感覺。不過耳機所附的耳塞僅三種大小,仍有可能無法符合所有人的尺寸。音質部分,其實我沒有太高的要求,只是希望聽點比較偏搖滾的音樂時,不要爆了音。實際測試來說,跟我本身戴的【鐵三角】ATH-AVC200 比,imiia的耳機聲音偏扁平。


#耳機操作
 

耳機操作的部分在imiia貼心的在Facebook放上示範影片,即便是第一次使用也能按圖索驥。根據官方說法,imiia耳機還能單支使用。不知道這是不是代表就算我搞丟一支也可以(?)。電力部分,同樣根據官方說法,包含耳機充電艙,總共可以播放30個小時。以這樣的時數來看,就算是2天1夜小旅行不帶充電線可能也夠用呢!
 



#開箱/評價/實用心得


以耳機來說,音質還算清晰,不至於有廉價耳機的沙沙聲。不過,耳機聲音偏扁平,偶爾還是會有鬆脫。但考慮到價格,imiia的耳機CP值很高。比起動輒5000元起跳的其他款藍芽耳機,如果對於音質沒有特別要求,只是想解決耳機線打結、口罩耳機的打架等問題,imiia與臺灣吧聯名的耳機可說是物美價廉。無論是imiia馬卡龍耳機或是與臺灣吧聯名的SHAO&BEERU可愛版,都在其他主打科技感的設計中獨樹一格。

 

【2020.11.29更新】在實際使用半年後,還是認為imiia耳機相當物超所值。比其動輒6000元以上的耳機,imiia或許無法追求音質的完美,但對於聽聽podcast或有聲書來說綽綽有餘。即便是在多次被我不小心摔落地面,仍然未損換。

然而,麥克風的音質不佳或許是其致命的缺點之一,呈現的聲音讓聽者覺得自己像是被悶在箱子裡。另外,雖然官方宣稱將耳機放回充電艙中便能自動關機,但此功能在充電艙沒電時無法使用。換句話說,若是充電艙沒電了,就必須手動長按耳機背後的按鍵強行關機,再放入充電艙內。



附錄 imiiax臺灣吧

在翻找官網資料的同時,也看到imiia品牌的由來,源於臺語「愛東西」。而臺灣吧公司名稱登記的是「臺灣各種吧」,彷彿在公司創立之初就能看到其野心。雙方命名都讓人會心一笑,忍不住想放在文章內宣傳一下。

文章標籤

筑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ASMR早已在世界各地引發極大的迴響,社會大眾也看見了Youtube上ASMRtist們的存在,卻仍有許多人對其抱持著懷疑,甚至是嫌棄的心態。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在觀賞ASMR作品時被人撞見,甚至被嫌惡,那麼你絕對不是一個人。

 

#ASMR的科學證明

 

研究的起源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Dr. Giulia Poerio(以下簡稱Giulia)從童年時期就經歷過ASMR。當時還只是個孩子的她,向姊妹提起了這種特別的感覺,卻被投以奇怪的目光。也因此,讓Giulia不再向他人提起這種感受。所幸,即使在現實生活當中沒有找到同好,在Youtube上卻早已有許多類似的作品及ASMR的夥伴。(推薦你:【ASMR頻道推薦】11個中文ASMR頻道,讓你酥麻天天夜夜!)

 

可即便已經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夥伴們,生活中還是常遇見那些從未經歷ASMR的人。Giulia發現自己很難能說清楚ASMR的感受及原理,甚至無法讓那些沒有經歷過的人們相信其存在。於是,她開始在網路上搜尋ASMR的資料,竟發現學術界並沒有任何相關的研究,這也促使她於2014年開展了此次的研究。

 

研究過程

 

透過網路,Giulia召集了約1000人參與測試,他們觀賞了ASMR作品以及非相關影片以試驗觸發效果。實驗中,由曾經歷過ASMR的研究員挑選了數支約三分鐘的影片。這些影片大抵分為三類:

 

a.六支低語/whispering的ASMR作品(男聲、女聲各半)

b.六支無人聲的聲音類觸發ASMR作品

c.六支非ASMR的類似影片

 

然而,實驗可不只於此。第二項實驗,Giulia僅邀請了約100人參與,其中僅有一半的人經歷過ASMR。Giulia邀請他們挑選一些曾讓他們受到觸發的作品,並在第一項實驗中的6支非ASMR影片中選擇了最不讓人感受觸發的一支參與第二次實驗。

 

研究結果

 

根據這項研究,比起對ASMR沒有感受的人,那些自認曾感受過ASMR的人們更能被相關作品影響。他們能從中獲得愉悅,並且減少負面感受。在生理的表現則是降低心率、提升SCR(皮膚電導反應,Skin Conductance Response)信號。而這些生理表徵的數值,在有人聲的影片上的表現比無人聲的更加顯著。

 

Giulia的這項研究確實驗證了那些經歷過ASMR的人的現身說法,在生理數據上顯示出的心率降低呈現的正是人們放鬆狀態。Giulia興奮地表示,重點不僅僅是心率的變化,降低的數字本身也具有其意義。參與實驗並觸發ASMR的人們平均降低了每分鐘3.41下的心跳,這項數字將有機會讓ASMR與其他紓壓療法、心血管疾病的療程或冥想/正念(Mindfulness)進行比較。

 

#研究對ASMR的影響

 

實務與研究的差異

 

有趣的是,訪談中實際經營ASMR頻道的Emma在拍攝ASMR作品時,碰到了兩難的題目。當她在拍攝Roleplay作品時,總覺得自己必須說明一下自己正在做什麼(如要幫你畫上眉毛等),或甚至是搭配上一些口腔音。而根據Giulia的實驗,有人聲也確實比無人聲的作品在數值的表現上更加有效。但每當她這麼做時,卻又會收到觀眾的回覆,表示不希望在感受到聲音觸發時被人聲打斷。

 

或許,ASMR各觸發間的差異也是值得研究的議題。(推薦你:【ASMR是什麼2】7種ASMR主題,就算只是看別人被按摩,也能體會ASMR?)

 

走向醫療

 

ASMR的感受因人而異,有些人甚至無法體會這種觸發。但卻尚未有人研究過不同ASMR的觸發,在每種觸發上帶給觀眾的感受及具體數值是怎樣的。雖然訪談中,Giulia樂觀的表示自己研究中3.41下/分的數值能夠讓ASMR站上醫療的舞台與現行療法進行比較。但在目前對ASMR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各項觸發的差異亦無從判斷。讓ASMR從消遣走向實務,或許還有一段路。

 

走向大眾

 

姑且不論走向醫療的部分,這項研究仍然對喜愛ASMR有很大的幫助。我們有了科學數字的根據,不怕再被旁人指指點點。雖然本來也就不該被社會大眾的價值觀所綁架,但身處於潮流中,要如何堅定心志不受影響卻是人生的大難關。(推薦你:【誰是被害者評價】2020台劇推薦,活下去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參考資料】

More than a feeling: 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 (ASMR) is characterized by reliable changes in affect and physiology

'Weird' YouTube trend could be mental health solution, says expert

 

 

 

文章標籤

筑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聲音類觸發最廣為人知,但其實除了上篇13種常見的聲音類觸發外,ASMRtist在各作品當中做的,比我們想像的多多了。舉凡影片當中的情境、眼神交流或視覺效果的呈現都可能讓我們感受到ASMR。(推薦你:ASMR推薦|失眠怎麼辦?實測3款免費的助眠/紓壓APP,讓白噪音與ASMR伴你入睡!)

 

#情境類

 

 

特定詞語(certain words)

 

一些特定的詞語能夠引發ASMR的感受,例如許多包含s、p、k等氣音的詞語,或是輕聲地低語你的名字等。其實某些有特殊意義的詞彙也能夠達到ASMR的感受,讓你想到過去的記憶,進而引發正向的感受。也因此,關於特定詞語類的ASMR可能會因為語言而有觸發效果的差異。

 

 

Tingting ASMR

 

個人關注(Personal attention)

 

如果希望能紓壓或解決失眠問題,可以嘗試看看個人關注類的影片。根據研究,僅次於低語(Whispering),有69%的人曾在個人關注(Personal attention)類影片中獲得ASMR的感受。ASMRtist們透過鏡頭輕聲地和你聊著天,彼此間如同老朋友般的眼神交流,不時還會揉揉你的頭,摸摸你的臉。


 

ASMR Darling

 

角色扮演(Role-play)

 

角色扮演類的影片與Personal attention相似,但Personal attention更偏向ASMRtist本人和聽者的交流。而角色扮演類影片除了特別的關注外,也著重於各種道具和情境的展現。在角色扮演的ASMR中,除了ASMRtist本身的創意外,也可能與其過去的經驗相關,包括耳朵清理、化妝、剪髮、醫護類影片都是大宗中的大宗。

Miniyu ASMR

 

眼神交流(Eye contact)

 

在現實中,長時間的對視有時讓人感到尷尬。但在ASMR的世界裡,ASMRer溫暖的眼神有時讓觀眾感受到親密感,彷彿獲得了陪伴。注視及眼神的交流或許與personal care一樣,是基於觀眾感受到被重視、珍視甚至關懷的感覺,而觸發的ASMR感受。

 

Creative Calm ASMR

 

按摩(Massage)

 

看著別人被按摩(頭部、臉部或是背部按摩皆可)自己也能有ASMR的感受,很神奇吧!想當初,我就是這麼踏進ASMR的坑呢!其實除了ASMR類的影片,搜尋芳療(Aromatherapy)也能在Youtube找到相關的內容。

Sophia Chang

 

視覺類(Visual)

 

手部的動作(hand movement)

 

無論屬於上述哪種種類,大部分的ASMR作品其實都有加入手部的動作。緩慢的手部動作,搭配上ASMRtist輕柔的低語及溫暖的眼神就已經是一部完美的ASMR作品了!

 

物理類(Tactile stimuli)

 

包含光的刺激、按摩、摸頭髮等,ASMR就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就像當我還是孩子時,那時的我還不認識ASMR,卻知道自己特別喜歡媽媽幫自己吹頭髮、梳頭髮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那或許就是對ASMR最早的感受!

 


 

 

除了上述這些感官的刺激外,ASMR的觸發也另有一些規則可循。許多粉絲數破百萬的ASMRtist們大多遵循著這些原則:

 

  1. 體貼且讓人感受到被關懷
  2. 能讓人產生共鳴
  3. 細心且專心地
  4. 值得信任地

稍稍回想自己看過的那些ASMR作品,是不是也正好符合這些特質呢?那可不只是一個巧合喔!難怪不只一家的品牌或廠商也開始踏入ASMR的領域,以ASMR為題製作廣告。或許除了希望搭上熱潮的順風車外,是基於ASMRtist們備受信任的特質嗎?如果你也想朝著ASMRtist的路前進,那不妨參考:

ASMR怎麼拍/錄|5大國際知名ASMRtist親自教學,從無到有一站懂拍!|設備(麥克風)|編輯|拍攝

ASMR麥克風比較|價格萬元以下|除了3DIO,我們還有什麼選擇?|推薦|評價

 

文章標籤

筑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SMR(英語: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中譯:自發性知覺高潮反應)近年來不僅在Youtube上引發熱潮,連搜尋引擎Google也感受其威力。

ASMR搜尋熱度

 

而這股大腦馬殺雞(Brain Massage)的風潮,也終於在這兩年間開始席捲臺灣。不僅可以在社群網站上(PTT、Dcard)上看到相關的提問及推薦,也有數名臺灣Youtuber開始以ASMR為題,向臺灣人介紹這類影片,更有臺灣本土的ASMRtist開始經營頻道。(延伸閱讀:【台灣本土ASMR頻道推薦】11個中文ASMR頻道,讓你酥麻天天夜夜!)

 

如同字面「按摩(Massage)」,每個人都有自己偏愛的按摩師傅及手法,也有各種被按到最舒服的部位或穴位。然而,當在Youtube中搜尋ASMR時,畫面上琳瑯滿目的影片,究竟該選擇哪個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今天就帶你來嘗試25個常見的ASMR的觸發(Trigger),總有一種你最喜歡的:

(延伸閱讀:【ASMR是什麼2】7種ASMR主題,就算只是看別人被按摩,也能體會ASMR?)

 

#聲音類

 

聲音類肯定是ASMR觸發的大宗,透過搭配各式各樣生活中細碎且溫柔的小聲音,逐漸讓大腦放鬆。

 

耳語(Whispering)

為目前最常見的ASMR觸發之一,也因此讓許多人對於ASMR的第一印象便是:「有人對著鏡頭輕聲細語的說話」。另外,也有一些人認為這種耳語能夠協助改善失眠問題,但成效如何還是視個人情況而定。

 


 

Gentle Whispering ASMR

 

除了一般耳語,還有聲音堆疊後的加強版。

 

 

吹氣音(Blowing)

其實吹氣音與耳語滿相似的,也常常會一起出現在同影片當中。

 

 

ASMR PASMR Cham ちゃむ

 

 

抓撓(Scratching)

透過工具或直接用手指甲抓、摳的聲音,有直接用手或工具摳麥克風海綿的,也有用物品互相摩擦的。如果你喜歡某種材質被抓或摳的聲音,只要將該材質的透過Google翻譯成英文,並在Youtube上搜尋「ASME scratching 材質」大多都可以找到。比較常見的如:金屬(metal)、皮膚(skin)、布料/纖維(fabric)、麥克風(mic)、木頭(wood)、紙箱(box) 、(頭皮)scalp、冰(ice)、頭髮(hair)等

 


 

ASMR Bakery

 

 

輕拍(Tapping)

也是目前最常見的ASMR觸發之一,通常是以指甲輕拍或輕敲各種物體。比起耳語,輕拍各種物體的聲音少了語言的限制,但觀眾對於物件及輕拍的頻率卻有著不一樣的喜好。

 


 

RaffyTaphyASMR

 

翻書聲(Page Turning)

如果你喜歡在書店、圖書館或咖啡廳聽見的翻書聲,那以下這段影片可能會讓你從此愛上到ASMR。值得注意的是,在Youtube的搜尋欄位輸入「ASMR page turning」後,系統竟自動推薦了關鍵字「old book(老舊書籍)」。原來即便只是翻書聲,ASMR的聽眾們也是對紙質有相當的要求呢!

Made In France ASMR

 

書寫聲(Writing)

書寫的聲音可說是相當豐富,譬如鉛筆、鋼筆及原子筆寫字的聲音就有所不同。而書寫時,紙下方直接接觸桌面,或在厚書本書寫的聲音也不完全相同。以前者來說,紙直接接觸桌面的情況,會有和木板的敲擊聲。

YAACHAMA J-ASMR

後者,則是只有紙和筆間的摩擦聲。

ASMR Suna

 

打字聲(Typing)

據說打字聲不僅能夠協助失眠問題,更能夠幫助集中精神。而因鍵盤的不同,又區分成好幾類。通常一支以鍵盤聲為主軸的作品會囊括包含一般鍵盤及機械鍵盤等好幾種鍵盤的打字聲。當然,也有偏愛特定鍵盤聲的族群,在Youtube關鍵字推薦中我們發現,除了機械鍵盤外,還有特別以Macbook鍵盤聲為題的作品。另外,下面這支用水晶指甲(Acrylic Nails)打字也獲得超過200萬次的觀看數。

the uniy's asmr

 

 

塑膠袋聲(Crinkling)

與翻書聲類似,同樣能紓壓放鬆。

MassageASMR

 

 

咀嚼聲(Chewing)

同樣都是面對鏡頭吃給觀眾看,導致此類作品常常被與大胃王的影片作比較。然而,ASMR Chewing的作品其實更專注於聲音的呈現,無論是食材的選擇和口腔音的展現都是此類影片的精髓所在!

rappeler하쁠리

Hongyu ASMR 홍유

 

黏黏的手指(Sticky finger)

相較於Tapping屬於手指敲擊物體的聲音,常見的Sticky finger是將手指裹上膠帶,輕放到物體上再離開時的聲音。

FrivolousFox ASMR

 

液體的聲音(Liquid Sounds)

包含水滴、液體流動、噴霧及氣泡水的聲音。

ASMR PPOMO

 

嗡嗡聲(Buzzing)

如果你曾經剃過頭,或看過別人剃頭,那你肯定聽過這種聲音了。以Buzzing為主軸的影片數量較少,但也達到百萬觀看次數。

asmr zeitgeist

 

低聲吟詠(Humming)

就像是童年時代,聽著媽媽在輕輕哼搖籃曲的感覺。

Gibi ASMR

 

 

以上就是13種大家比較常見的聲音類觸發,同時也羅列了15個來自世界各地的ASMR頻道。然而,ASMR的世界可不僅止於此,視覺類與情境類的ASMR作品也不在少數,就在下篇再跟大家分享囉!

 

筑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國立台灣博物館_拾誠實

位於台大醫院捷運站旁,四周有公園隔絕了城市的喧囂,國立台灣博物館就這樣靜靜的等待著觀眾的到訪。

國立台灣博物館_拾誠實

 

由於疫情,目前進入台博館都必須先測量體溫、手部酒精消毒。另外,還要填寫入館電子表單,留下基本資料、入館事間及旅遊史等。入口處便有館員即時核對資料後,才能走進購票櫃臺買票入場。(如上圖左下角,入館民眾正低頭填寫)

國立台灣博物館_拾誠實

 

大廳採新古典主義,充滿古希臘羅馬的風氣,讓人忍不住一進門就拍個不停。感覺博物館都特別常用這種古希臘羅馬的設計,或許是因為博物館也同是文藝復興的產物吧!如果把文藝復興想像成女孩兒們穿搭的復古風,就覺得古代文人們也不是那麽遙遠了⋯

 

國立台灣博物館_拾誠實

國立台灣博物館_拾誠實

 

2F《未來博物角》

微型展

 

二樓《未來博物角》感覺上像是台博館給自己的期許,也像是對大眾的預告。透過老舊窗框承載文案及影像,訴說台博館自開設到邁往111歲的今日收穫的高達11萬件的館藏,也宣示著目前老舊空間再利用的計畫。

國立台灣博物館_拾誠實

 

所謂的台博館可不只是公園中的本館而已,包含一街之隔以恐龍聞名的土銀展示館原為南門工廠現以樟腦及地方產業展示為主的南昌館,以及才剛開放不久的鐵道部園區。(延伸閱讀:鐵道部園區評價|國立台灣博物館2020|台北夏日遛小孩首選新景點,還有小火車可以搭!)

 

3F《發現台灣》

常設展:2017/11/21~2026/11/30

發現之道

由東側登上三樓,展場四周以綠色為基底,搭配中央兩面的標本牆,以及耳邊播放的蟲鳴鳥叫音。台博館《發現台灣》首先以兩位台博館日籍調查家的蒐集成果為主,闡述台灣的自然界被發現的起源。只能說當時日本為了開發台灣,進而獲取資源,著實耗費了相當大的苦心。但即便與原先的目的不同,那些調查和蒐集在今日卻又都成為了博物館的養分,我應該還是得向他們道聲謝謝吧!

台灣新象

 

連接東西側的中央通道,以專題的方式再次呈現了台博館的藏品,以及主導這些蒐藏的博物學家。這次,博物學家不再只是背後默默無聞的功臣,而是真正與觀眾見面的參展者。(延伸閱讀:【國立歷史博物館休館中】回顧《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2017)》的妙手回春,一窺2.58億港元的天價畫作的小心機)

 

 

曾經紅極一時龍宮貝也在其中,館方特別也放出當時的新聞報導。在1968年首次被發現,並於隔年(1969年)被撈獲三枚活體龍宮貝,於台博館展出。根據台博館Blogger,展覽期間僅36天,卻吸引了超過50萬人次排隊進入館內參觀。這個數字可是超過是目前台博館1年累計入館參觀人數呢!(資料來源:台博館──業務統計)

 

年度 參觀人次
106年 473783
103年 430537
102年 354465
101年 411266

過去的未來

國立台灣博物館_拾誠實

 

西側展區以當代藝術搭配已在台灣滅絕的雲豹,猶如博物館一直以來面對的矛盾—過去與未來的衝突。作為保存歷史的博物館,要如何成為人類往未來前進的奠基?

 

1F 《夢幻古圖──康熙台灣輿圖》

 

特展:2020/03/10~2020/08/30

夢幻古圖_國立台灣博物館_拾誠實

夢幻古圖_國立台灣博物館_拾誠實

 

場內整體燈光偏昏暗,一入場就能看見動態輿圖捲動的場景,彷彿要被吸入展場一般,而中間播放的正是台灣Bar參與這次展覽的影片作品。

 

夢幻古圖_國立台灣博物館_拾誠實

 

圓環中對於康熙輿圖的年代、樣式、用途及圖示等做了簡單的介紹。可惜基於疫情考量,展覽所設計的互動裝置暫時不開放。僅有圓環中央台灣Bar的說明影片持續播放著。

 

夢幻古圖_國立台灣博物館_拾誠實

 

動線部分,展覽透過圓環將觀眾分為兩部分。由於本次的《夢幻古圖》展示的輿圖分為四種版本,包含原版(A版)、第一臨摹版(B版)、第二臨摹版(C版)及台博館的數位修復版(D版),觀眾可以自行選擇觀賞順序。雖然可能不是為了疫情而做的分流,但也剛好符合現在趨勢,讓觀眾在室內也能維持安全社交距離。

 

展覽除了展出各種版本的輿圖外,也對各版本間的差異做出註解,並完整重現館方數位版輿圖的修復過程。而其中,又有兩處令我相當感興趣:

 

夢幻古圖_國立台灣博物館_拾誠實

地名

 

首先,是關於地名的古今對照。關於地名的由來,向來都是介紹地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塊。尤其是地名的演化,往往與時代背景有著很大的關係。例如:台北市的景美,當初因郭錫瑠(沒錯,正是瑠公圳所稱的瑠公)橫跨景美溪的木梘(水利設施,台語與『景』同音)而得名,位於的尾端,故稱「梘尾」。這也是為什麼,以台語為母語的長輩們總是稱呼景美為「景尾(ㄇㄨㄟˋ)」而非「景美(ㄇ一ˊ)」。

 

當然,僅僅是看著這片地名的對照表無法得知每個地名的演化。但現在可是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的年代,任何一句「為什麼」都能即時在搜索引擎上檢索,彷彿隨時有無數個「巨人的肩膀」借你站,有無數顆大腦與你共享資源。就算只是引發了某幾個觀眾的興趣,也算是達到了博物館所謂「教育」的目的了吧!更何況,我能夠想像,假設有一群學生來到這個展覽空間,他們群聚在這片地名對照牆的畫面。找尋著自己的居住地、出生地,甚至是朋友們一起去過的地方,可能是隔宿露營、畢業旅行等。

 

是否只有原版最重要?

 


特展的最後一個區塊重現了館方數位板修復的過程,無論是古輿圖破損的字樣,或是地圖中斑駁的圖案都必須以現代技術進行修復。館方以影片紀錄修復的過程,並採訪參與修復的相關人士。其中一面牆請到專家現身說法,代表國立台灣博物館的一方認為:

 

 

以博物館的立場而言,必須是最貼近原版、最忠於原著的版本,才能夠利用博物館及文創相關資源,發揮更多價值。

 

 

而代表中研院的研究員則表示:

 

 

 

若觀眾拿第一摹版(B版)比較數位重建版(D版)可能會發現些許差異。至於為何如此,也是古地圖的研究課題之一。

 

仔細閱讀兩方說法,或許館方是以經濟價值出發,中研院則是以研究為考量要點。又或者,站在博物館的角度來說,正因為博物館的「典藏」功能,讓博物館與其他研究中心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所以對於博物館而言,原版的存在始終有其不可取代之處。

 

國立台灣博物館_拾誠實

 

其實即便撇除展覽內容的部分,台博館的長廊也是相當令人放鬆的場景。曾經在平日人潮較少的午後,我坐在這樣愜意的長廊裡放空了好久。面對著現代緊湊或充滿壓力的都市生活,能在台北市中心找到一個角落隔絕那些車水馬龍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吧!

 

 


 

 

 

 

文章標籤

筑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SMR可謂近年來Youtube上最安靜的潮流,透過耳騷、角色扮演或背景雜音等方式助眠或達到顱內高潮。本次整理了6個來自台灣的新起ASMRtist加上3個中文ASMR頻道:

#命ASMR

        於2019年7月上傳其第一支純觸發音ASMR,結合台灣遊戲IP《還願,精心重現遊戲當中出現過的物件、服裝。後續更還原不同場景,將《還願》觸發音ASMR完整成3集的系列影片,並乘勝追擊,再製同公司的另一大遊戲IP《返校》的觸發音ASMR。網友們不禁感嘆:

「台灣ASMR終於不再只局限於一般耳騷或吃播了!」

「閉上眼是聽覺的饗宴,睜開眼卻是滿滿對返校的懷念!」

 

(延伸閱讀:【ASMR是什麼】ASMR的起源,帶你回溯顱內高潮的重要時點)

除了一般正經的助眠的ASMR外,命偶爾也會有貼近時事,讓人非常「提神」的幽默之作!(雖然看到封面照的臉和文字藝術師是有點驚嚇?)



直到目前,命ASMR都有持續更新,目前頻繁更新耳騷【短命系列】,且無論是道具、燈光、影片解析度也都有相當的水準。人聲的部分,命ASMR走的不是一般ASMR常見的氣音,而是真的像一個朋友在你身邊說話的聲音。坦白說,我也是比較偏愛這類型的聲音呢!真心希望命ASMR能繼續堅持阿,讓短命系列更長壽阿!

(延伸閱讀:ASMR怎麼拍/錄|5大國際知名ASMRtist親自教學,從無到有一站懂拍!|設備(麥克風)|編輯|拍攝)




#慢慢 Slow ASMR

慢慢Slow的第一支ASMR上傳於2019年3月,以台灣家家戶戶最常見的超市宣傳冊手作垃圾桶為題,可說是滿屏的正港台灣味。除了無人聲(No Talking)的觸發音主題外,另外還有耳語的慢慢電台讀書系列等。與命ASMR的差異是,慢慢Slow電台系列的人聲屬於大家偏愛的純氣音。然而,比起同頻道純觸發音系列影片,人聲系列底噪也更大。可惜的是,截至目前為止,慢慢Slow的更新停在了4個月前(2019年12月)的讀書直播,Facebook及IG也暫時沒有任何更新。

(延伸閱讀:【ASMR是什麼1】13種ASMR觸發音,總有一種能讓你感受到大腦被按摩的酥爽)




#Jelly ASMR

由於果凍(Jelly)這個字在ASMR界實在太紅了,若是直接在Yuotube上搜尋"Jelly ASMR"可是很容易忽略這位來自台灣的女孩兒喔!雖然比起前兩位,Jelly上傳的影片目前僅有12支,其中還有兩支是屬於不到片長10分鐘的試作品。作品同樣有些底噪,偶爾會有直接對著麥克風呼氣的的情況。不過,Jelly還是憑藉著片中生活化的氣音耳語以及ASMR界不容忽略的口腔音獲得不少聽者的喜愛。


雖然暫停上片長達一年之久,但Jelly已於2020年3月的影片中宣告她的復出,只是基於其學生的身分,頻道仍屬於不定期更新狀態。



#ASMR Laura-蘿拉

2020年才開始ASMR頻道的蘿拉,首支作品便以台灣火紅已久的便利超商集點贈品開箱為題。當我看到她手上滿滿的集點貼紙那剎不禁暗自感嘆:「這支影片,成本真的不會太高了嗎?」



蘿拉的頻道大多也是以生活化的對話為主,目前也嘗試過桌遊介紹的角色扮演純觸發音的作品。短短4個月已經上傳了10支作品,可以說是火力全開了吧!期待蘿拉未來也能有更多不一樣的嘗試呢!



#Ivan's ASMR


Ivan的ASMR早在2016年就開始了,主要以角色扮演類型的影片為主,透過劇情增加聽眾的參與感,並帶出各種觸發音。每部影片除了中文版外,也多會有英文日文版本。對場景或道具並沒有過多的著墨,但多半有事前先擬好的腳本。可惜Ivan本只是在工作之餘更新影片,距離上次和女朋友一起登場的影片,也大概有半年沒有更新影片了。




#ASMR Shroom

Shroom也早在2017年便開始了她的ASMR頻道,主題包含角色扮演銷售員、桌遊、醫護或朋友,後期也開始有一些生活化的閒聊耳語。同樣不是一般純氣音類型的耳語,Shroom的角色扮演作品有相當豐富的觸發音,說話的方式也更貼近現實。想當初,看著這位精品店老闆娘協助包裝的部分,我有種酥麻的感覺一路從頭頂到後頸啊!

只可惜Shroom目前也是不定期更新的狀態,幸好過去作品數也還夠多,只好重複聽著過去的影片等Shroom更新了!



#HMH ASMR



HMH的ASMR以吃播為主,影片時數也偏短。



#YunchenASMR

同樣是以吃播為主的台灣ASMR頻道,只是看兔子吃也太可愛了吧!

(延伸閱讀:什麼?ASMR可能有醫療用途嗎?讓專業研究人員帶你揭開ASMR科學,探索ASMR的原理)


 

同場加映

 既然都列出了上述幾位台灣本土ASMRtist,就不得不推薦另外幾個我特別鍾愛的中文ASMR頻道了!




1.Mandarin Whispers 官方頻道

要說到中國的ASMR就不可能忽略MT了!同樣角色扮演作品豐富,最近的《回到1930》已有超過一萬次的觀看數了。雖然同樣是常見的"幫妳化妝"作品,但精緻的妝髮就是讓人捨不得閉上眼睡覺。




2.YUE_19wASMR

Yue應該是最常伴我入眠的ASMRtist了,同樣不是純氣音的耳語,但偏偏就是能讓人感受到她的溫柔。觸發音的和緩頻率,加上既溫柔又慢速的低語,總是害我沒看完影片就睡著。

 

4.展展展不开ASMR助眠频道

展展的ASMR頻道有純觸發音也有角色扮演類的作品,但頻道中觀看數量最高的,還是40分鐘掏超長耳店員角色扮演,竟然有高達75萬的觀看數呢!但還是偷偷心疼ASMRtist一個人對著鏡頭拍攝了這麼久...

以上就是9個不能錯過的ASMR頻道啦!不過,部分Yuotube頻道有投放廣告,在開始前可得注意下自己耳機的音量囉!

筑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年(2020),常玉的《綠色背景四裸女》成為蘇富比(Sotheby’s)最受矚目的焦點,竟達到2.58億港元的高價。《青花盆中盛開的菊花》成交價也來到1億9162萬港元,創下藝術家靜物主題畫作拍賣紀錄。透過國立歷史博物館於2017年的妙手回春,一窺天價畫作背後的一筆一畫。

 

若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常玉,我想,我會說他是一個既傳統又前衛、既滄桑又幼稚的,充滿矛盾的藝術家。他的傳統幾乎可以從他的每一幅畫中看見,無論是猶如水墨畫一般的靜物系列,或是隱晦展現女性曲線裸女系列,都再再展現了他的傳統,更別提他許多以動物為題的畫作中想表達的那些,身為文人的孤寂與驕傲。

 

動物與靜物系列

 

常玉《斑馬》

 

 

誠如常玉自己所言,他所想要表達的都只是最簡單的概念,讓人一看見他的作品就能感受到其意涵。也因此,在眾多藝術展演當中,常玉的作品可謂相當平易近人。無需過多的加油添醋,甚至是捕風捉影

 

以《斑馬》為例,深色背景當中唯一幾隻孤獨的動物,他們彷彿還懷抱著希望,向著心中理想的世界在奔跑著,可天上沉重的深藍卻始終壟罩在他們的頭頂上。某種程度上,也可視為常玉對自己內心的展現,面對現實沉重的壓力與阻力,他仍懷抱著自己的信念及初心,期待未來能有自己大展身手的某天。而這,不也正是中國歷朝許多騷人墨客的最佳寫照嗎?

 

無獨有偶,正如同我們曾經讀過的那些不得志的文人一般,常玉不輕易低頭的個性,也是為什麼其雖為亞洲最早進入歐洲藝術市場的畫家,卻仍窮困潦倒過完此生。而這樣硬派的的作風,即便是家道中落後都未曾有絲毫改變。縱然這些過往都再再證明著他是一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藝術家,但自幼生長在富貴人家,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卻是不可抹滅的事實。更何況,坐擁富商的家庭資源,卻打著「勤工儉學」計畫的名義,佔用國家獎學金,這是我始終無法認同的部分。

 

常玉《游魚》

 

 

單純以作品而論,常玉許多畫作確實能夠觸動心弦。不論是那些在荒漠當中孤身的哀愁,或是《虎嘯》、《獵鷹》等以動物為主題的系列畫作都令我相當喜歡。單看眼前的《游魚》以疊色的方式,讓深藍的水面增添光澤,使版面不致單調,卻又不會搶了魚兒的風采。

 

國立歷史博物館修復比對

 

在修復紀錄當中亦看出的常玉對自己作品的認真。無論是桌面一些微小的符號、女模特兒的腿揚起的角度等諸如此類都是經過其慎重的考慮,甚至修改。或許作為一個人,常玉的部分行動、態度還有待討論,可作為一個藝術家,他確實做到了對自己作品的盡責。

 


常玉畫作修復影像座位區

 

 

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便是常玉作品的修復紀錄展區,同時,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作為博物館沉默卻重要的一群,修復的展示一方面點出博物館的功能,不僅僅只是常人所見的「展示」而已;另一方面,修復過程說明也為博物館的重要功能──教育與研究──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它讓原本對畫家歌功頌德的場面回歸現實,透過紅外線與紫外線的檢視,看見畫家對自己作品的每一筆修正。即便是天賦異稟,畫家的每一幅作品仍然是經過深思熟慮,而非信手拈來。

 

何況在此修復紀錄的背後,可是歷經30年好不容易催生出的《博物館法》。若非2015年剛通過的《博物館法》,這些經典的藏品恐怕只能隨著時間漸漸腐壞,卻苦無法源維修。所幸,適逢常玉逝世50週年,史博館以該法申請補助,這才有了本次修復的展示。

 

同時,修復案例的展示也為展覽增添不少趣味與互動,讓觀眾在參與展覽的過程中,如同尋寶般找尋那幾張修復過的作品,並試圖用肉眼查看那些修改的痕跡。

 

開始認真逛起博物館、美術館後,我也才開始發現到博物館們在展覽中的地位的轉換。過去,展覽彷彿僅為歷史文物或美術品等典藏而生,千篇一律地對於展品的前世今生做了最詳盡的解說。而近年,博物館們似乎悄悄地找回了自己在展覽當中的地位。譬如這次(2017年)的《相思巴黎》,為館方修復畫作的行為做了一次詳細的展示說明。無獨有偶,今年(2020年)國立台灣博物館的《發現台灣》也聚焦於台博館本身,展示了歷任博物館典藏人員及與其相關的典藏項目。

 

裸女系列

 

受徐志摩稱為宇宙大腿

 

 

事實上,比起寫實的刻畫身體的各特徵,我也還算喜歡常玉裸女系列若有似無的展現方式。而本系列清一色展現的女性豐腴的下半身,更是曾獲得徐志摩「宇宙大腿」這樣獨特的評論。

 

《常玉》雙人圖

 

以粉紅色為背景的《雙人圖》則是我在裸女系列中的最愛,佈滿簡單符號的粉紅背景,搭配或躺或臥的兩人。線條簡單卻能完整勾勒出女性曲線,並讓畫面整體展現了舒服而慵懶的氣息,也是少數我認為真的與馬諦斯的風格有雷同的作品。

 

常玉靜物系列

 

至於常玉的靜物系列作品展現的則是他對構圖的能力,完美運用所有畫布空間。此外,他的靜物系列也常成雙成對的出現,並且以不合常理的方式呈現。常見的便是在一株植物上,長著不同品種的花或葉子。

 

畫龍點睛的小貓咪

 

可結果,整場展覽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仍是靜物系列裡偶然出現的小動物。它為原本空蕩單調的畫布增添了活力與俏皮,完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藏玉於家

 

 

總結整個展覽,無論是極低的票價或渲染力甚高的作品展示,都令我無法抗拒。

 

文章標籤

筑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